佛山北向战略: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良方
直面难点、痛点,佛山向北大布局,打响了一场关键之战。
518.03平方公里,横跨南海、三水两区九镇街,占全市总面积近1/7。这是佛北战新产业园的庞大版图。
这也是佛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园区。如今,它正在加速改变佛山经济格局的走向。
近日,有网友发文认为,佛北大开发是治疗佛山“五区综合征”的良方。整合市、区资源,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,这在佛山历史上绝无仅有。
这么说有何道理?
佛山为什么要举全市之力实施北向战略,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?
它能带来什么?
为何建?
背后有四重战略考量
238亿、200亿、160亿……今年以来,一批超百亿项目密集落户地处佛山北部的佛北战新产业园。
这样的大手笔,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。
佛山市委、市政府为何要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,还高看一眼、厚爱三分?
在这背后,有四重战略考量。
第一,这是促进五区整合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布局。
正如网友所说,佛山过去有“五区综合征”。由于历史因素,经济大区与小区之间的差异,不仅是富一点、穷一点的差异,影响的是五区社会文化、心理等方面的融合。
破解这一难题,既要有制度机制,又要有时间积累,更要有物质基础。
让五区一体化发展、变“各自为政”为“联合作战”,佛北战新产业园就是在这种战略思维下应运而生的。
它不是简单地找一块空地开发,而是推动结对合作、产业协同,集中力量办大事。
正如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、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所说,三水土地资源相对丰富,南海制造业比较发达,在两区邻近的片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,有助于优势互补、协同发展。
不单是佛北战新产业园,“双十园区”中很多也属于跨界共建,被寄望推动佛山五区整合。
第二,这是系统构建产业增量、防范掉进“老工业基地”陷阱的大布局。
佛山工业发展早,传统产业分量重,老旧工业园区多。虽然传统产业的市场格局比较稳定,不会大起大落,但如果躺在功劳簿上,不与时俱进,就有可能变成“老工业基地”。
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,系统、全面布局新兴产业,是佛山下的一盘大棋,就是要在传统产业之外再构建新的产业体系。
特别是在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,佛北战新产业园是佛山从增量入手优化产业结构、改变产业形态、重塑产业形象的关键之战,决定着能否摆脱“中年危机”、保持产业永远年轻。
这既要魄力,又要定力,更要久久为功。
第三,这是破解不连片成带难题、重构产业空间载体的大布局。
从佛山的工业地图,可以看到工厂很多,星罗棋布,但存在一个突出问题,就是工业不连片、产业不成带、土地碎片化,同类产业、上下游企业没有很好形成集聚效应,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。
园区不能形成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”融合的格局,不仅不便于产业就近配套,也增加了交通成本和生态压力,影响城市运转效率。
佛山提出构建“中部强核、东西两带、南北两圈”的产业格局,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。而最大的抓手正是佛北战新产业园和“双十园区”。
第四,这是夯实基层基础、促进共同富裕的大布局。
制造业是佛山立市富民的根本。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,就是要让相对落后的区域富起来。
随着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要实现区域协调、共同富裕,关键在于基层基础。作为佛山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主平台、主抓手,佛北战新产业园对巩固基层、发展基层意义重大。
怎么建?
突出3个“高”和4个“三”
园区大、涉及面广,而且还是新的产业领域。佛北战新产业园对佛山来说,是史无前例的工程。
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,佛山是制造业大市,要发展新兴产业,既扬优势,又要补短板。不仅要引进优质项目、高端人才,也要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。
要如何来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?
今年7月出台的《佛山大型产业集聚区(佛北战新产业园)产业发展规划》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——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佛北战新产业园建设,力争建成世界一流水平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。
话虽然简短,但目标远大,信息量也很大。
首先,强化了责任。
佛北战新产业园不是一区一镇的事,而是要集中资源,举全市之力。
其次,明确了方向。
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不能闭门造车,要开放合作,瞄准世界一流。
最后,找准了定位。
不能再走随波逐流、盲目发展的老路,而是要聚焦新兴产业、先进制造业,突出现代化。
知易行难,佛山具体是怎么做的?可用3个“高”来归纳。
其一,高效率运作,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。
佛山组建了以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指挥部,下设7个办公室,建立全市综合调度协调机制,整合市、区资源。
同时,抽调市、区超百名干部,其中40多人驻点办公,国土、招商、政数、财政等4个市直部门进驻园区,省市区三级协同高效推进园区建设。此外,17个省市审批事项下放园区,启用佛北战新产业园三水片区“益晒你”企业服务中心,推动“园区事情园区办、园区事项高效办”。
这样的制度设计,有4个特点,即精简架构、理清链条、充分授权、突出重点。既强化市级统筹,重构扁平化管理架构,又下放管理权限。
其二,高能级打造,省市区共建、瞄准3.0升级版。
园区建设不能乱撒胡椒面,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。佛北战新产业园按照3.0升级版要求,积极打造新型产业园区的标杆。
以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为例,结合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律和新型园区的标准要求,突出4个“三”。
第一是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”共融;
第二是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供应链“三链”共强;
第三是药品、药械、药检“三药”共倚;
第四是省、市、区“三级”共建。
特别是在省市区共建方面,导入省、市优质资源,提升园区能级。比如,与省药监局共建全省药品监管综合改革先行区,“两所一中心”入驻园区;与省卫健委共建“一基地两中心”。
其三,高质量招商,不搞“装到篮子里都是菜”。
以前,有些地方不管项目好与差都引过来,结果把有限的制造业空间给挤占了。
在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看来,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和扶持本土科创类企业发展,推动增资扩产;另一方面,要建立规模较大的市级产业基金,重点投向新兴产业,促进招商引资。
在这方面,2021年以来,佛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招商工作机制改革,市、区两级成立专门负责招商引资的投资促进局或招商局,组建医药健康、新型储能等7个重点产业招商专班和4个驻外地招商工作组,突出精准招商。
佛北战新产业园还实施市、区、镇一体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,成立了产业基金,促成一批超百亿项目相继落户建设。
带来了啥?
“吸金”与生态圈再造
作为佛山史上最大的园区,佛北战新产业园跨界融合的特征鲜明。
这体现在两个方面。
其一,跨越空间,融合市区镇之力。
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最大魄力就是打破行政边界和区域壁垒。它涵盖南海的狮山、丹灶、里水以及三水的西南、云东海、乐平、芦苞、大塘和白坭,摒弃了以区、镇为界限“画地为牢”的做法。
其二,跨越产业,融合新兴领域之力。
佛北战新产业园的最大特色就是打破路径依赖、瞄准新兴产业。对以传统制造业见长的佛山来说,发力医药健康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,是自我挑战,更是新的跨越。
从2021年11月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,到随后被省政府列为全省七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之一;从2022年2月佛北战新产业园正式开园,再到如今优质项目扎堆落户……近两年来,佛北战新产业园步步进阶。
那么,它究竟带来了什么?
不得不提的是,佛北战新产业园在推动佛山改变工业不连片、供地不保障、产业不高端、招商不给力的状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一是带来了更多的优质项目。
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,让佛山又一次出圈。
今年1-8月,佛山全市签约投资总额2781.7亿元,同比增长18.22%。
引进项目不仅多,“块头”也很大。
宁德邦普项目,238亿,一举创下佛山单个项目投资额的最高纪录。
还有很多项目也相当“威水”。
星源材质项目,200亿。
一汽-大众汽车新项目,160亿。
瑞浦兰钧项目,125亿。
细看就会发现,这几个“巨无霸”有不少共同特点。它们不仅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,也都落户在佛北战新产业园。
实际上,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十大特色制造业园区“大单”不断、非常“吸金”,近两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82个,超百亿项目12个,总投资3248亿元。这是佛山最直接的收获。
二是带来了更广的制造业空间。
过去常有企业反映,有项目却无地可落。为此,佛山干了两件大事:一个是把工业用地规模由350平方公里调整到450平方公里,另一个就是规划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和“双十园区”。
这就腾出了更多高质量的产业空间,增加了用地供给。就像广东医谷云东海项目运营负责人杨焕清说的那样,项目从签约、拿地到动工速度很快。
三是带来了更完善的产业生态。
近年来,佛北战新产业园和“双十园区”的相关规划及扶持办法陆续落地。全市也不断推出扶持产业发展的措施。比如,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,设立4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以及重金奖励企业上市、科技创新。
这一定程度上再造了佛山的产业生态圈,也让这座城市在新兴产业的风口起舞。
以锂离子电池为例,2021年以前并不是佛山的主要工业产品,而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,1-7月产量大增69.1%,增速居全市各主要工业产品之首。
这也印证了,改变已然发生。
佛山还有更大的雄心:争取到2025年把新型储能、医药健康、工业机器人产业培育成为千亿集群;到2026年,发展形成十个左右新兴领域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。
英国历史学者麦考莱说,一个浪头也许很快会平息,然而潮流却永远不会停止。
佛山北进,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圈,希望挺立时代潮头。
这是一条佛山过去从来没走过的路。前方有多宽阔,时间终将给出答案。
(来源:南方+)